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诗词典故专题
班别: 姓名: 考号: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1.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
萧纲
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①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3.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4.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
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①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②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①王禹偁,北宋政治家、诗人。本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②商山:今陕西省境内。相传秦末汉初的唐秉等四位著名学者,因不愿做官,长期隐居商山。
5.“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巧用典故,请你结合这两句诗并另举一例,分析古诗词中用典的作用。(不少于150字)(8分)
答: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6.词的上片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时的作品。
7.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运用这一典故?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①沧浪看梅
[南宋]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②。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③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④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①履斋先生:吴潜,号履斋,观文殿大学士,封庆国公,与词人过从甚密。②“战舰东风”句:韩世忠黄天荡之捷,天不助人,让金兀术掘新河逃走一事。悭(qiān),吝惜的意思。③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④东君:春神为东君,此处指履斋。
8.词的上片中,“战舰东风”用到了三国时期的哪一个典故?简要分析词人写“东风”的意图。
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哭李远
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①,今朝丹旐②欲何为。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③,临川争写谢公诗。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④。
注:①湄,岸边。②丹旐(zhào),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幡。③平子赋,张衡的《西京赋》。④邻笛悲,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向秀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作《思旧赋》。
9.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
十、阅读杜甫诗《春日忆李白》及其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艳。出使西魏,被强留北方,因有很高文学修养,得到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虽居高位,却内心矛盾,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乡关之思和羁宦北国的悲愤感情。用语清新,风格也变得苍劲沉郁,与前期显著不同。②鲍照,字明远,东海人。出身贫寒,曾做过临海王萧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其诗善七言歌行,情感充沛,形象鲜明,语言劲健,风格俊逸。
10.试说明《春日忆李白》诗中使用的典故,并指出其作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