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参考答案

1.B(“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

2.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C(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

4.C(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5.B(A禅位:君王將帝位禅让給贤人或让位。指帝王生前將帝位傳給子孙。不是皇帝登临皇位。C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6.B(“军令”由兵部掌管)

7.C(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8.D(《论语》不是六经)

9.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10.(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

11.C(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12.A(解析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13.C(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唐玄宗即位初年改元“先天”,这年即称先天元年,后改元“开元”,又改元“天宝”。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成祖年号是永乐,明成祖就是称为永乐皇帝)

14.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15.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16.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7.A(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18.C(“除”,任命官职)

19.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0.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21.B(出,是京官外调,除是授予官职)

22.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3.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24.C(“左迁”为贬官。)

25.D(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26.A(博士,在文中是官职)

27.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

28.B(“西汉”改为“东汉)

29.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30.C(战国时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成为关外)

31.C(旧时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32.C(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典章法度”属礼部掌管)

33.C(“诸侯独立于朝廷之外”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