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基础知识学习指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着恼 包扎 讷讷 撂下 憨憨 踌躇 执拗 发髻 颤动 答案:zháo zā nè liào hān chú niù jì chàn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耽搁 忸泥 虔城 磕磕绊绊 B.撂下 编纂 煤碳 泪光晶莹 C.喂劳 熬夜 撕下 步履蹒跚 D.短促 屋檐 绷带 月亮嬷嬷 答案:D(A虔诚 B煤炭 C慰劳) 3.下列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B.“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园里到处是游玩的人,天黑了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问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D.某些国家借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掠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答案:A (点拨:对成语的感情色彩、具体内容要理解透彻。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使用正确。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使用错误。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使用错误。事半功倍: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不合句意,使用错误。)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述的是1946年中秋之夜,小通讯员和“我”借被子以及新媳妇献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人际关系的崇高纯洁,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B.小说的语言,不论叙述还是描写,都给人自然、清新、柔和、优美之感,使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充满了诗意;特别是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C.“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既表现通讯员因没有借到被子而看不起老百姓,也为他得知真相的自责埋下伏笔,省略号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D.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答案:C项,理解不当。根据原文可知,通讯员的话表达的是没有借到被子的不满,他得知真相后也没有自责。 5.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当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创作的《百合花》,这篇小说构思巧妙以_____________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_______________,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抒写了军民鱼水情。按故事情节的一般规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部分。 答案:茹志鹃 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 人物的美好心灵 护送(开端) 借被(发展) 通讯员献身与新媳妇献被(高潮) 盖被(结局) 二、能力过关 1.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②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新媳妇青春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③通过行为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 2.请简要分析小通讯员形象。 答案:①他是团部通讯员,是来自农村的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②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舍己救人。 3.“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响,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通讯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你对怎么看待这种表现? 答案:通讯员年轻稚气,生性腼腆,与异性交往显得十分拘谨,因而脸红口讷。(针对这一点,可自由提出看法) 4.“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我为什么要憎恶明月呢?请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答案: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5.新媳妇前后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答案:第一声“啊”是吃惊地发现了这是通讯员,引起了关切和挂念;第二声“啊”是听到他牺牲的经过后,痛惜、歉疚、崇敬之情一齐涌上心头,激起了她巨大的情感波澜。 6.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7.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情节)“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把相关事件和人物贯串起来,并推动情节发展变化。②(人物)“我”的形象,反衬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不善言辞,侧面衬托新媳妇对牺牲战士的虔诚和崇敬。③(读者)“我”是故事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小说故事由“我”讲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可信性。 8.小说以“百合花”为题的作用? 答案:①(情节)“百合花”是小说事物线索,贯串全文后半部分,并推动情节发展变化,小说主要情节都是围绕这个“百合花”的被子展开的。②(人物)“百合花”象征了通讯员舍己为人的崇高牺牲精神,象征了新媳妇的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③(主题)深化主旨,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军战士的赞美,对战友情、军民鱼水情的歌颂,传达了祟高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9.说说下面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答案:烘托人物心情。 (2)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答案: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情节发展。 10.说说下面细节描写的作用。 (1)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答案:表现了通讯员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 (2)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答案:通讯员对我的关心。 (3)衣服上的破洞 答案:朴实、腼腆、执拗的性格、充满活力的体魄。 |
上一篇:《沁园春·长沙》课堂辅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