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辅导 > 文章 当前位置: 课堂辅导 > 文章

近义词词义的十二个不同

时间:2020-03-1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来源于360DOC个人图书馆
纵观近几年来高考选用的近义词,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别:

①读音相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如:“品位-品味”“驱除-祛除”“侦察-侦查”“溶解-融解”“化装-化妆”等。

②读音半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如:“逐渐-逐步”“启示-启发”“闪耀-闪烁”“装载-承载”“致使-导致”等。

③读音不同、书写也不同的近义词。如:“舍弃-割爱”“徜徉-徘徊”“迟疑-犹豫”等。

要做到准确地辨析近义词,最主要的是要能正确地理解词语,能“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能准确地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形成正确的语感。在具体运用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十二个方面区分掌握:

1.搭配对象不同。如:

①“流传-留传”,“流传”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多与抽象事物搭配(例如“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多用于具体事物(例如“这幅画是祖上留传下来的”)。

②“交流-交换”,“交流”指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相互受益。多与表示“虚”一些的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交流感情、交流信息”等。“交换”指彼此把自己的给对方,互换。多与表示“实”一些的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礼品、交换场地、交换资料、交换纪念品”等。

2.语法功能不同。如:

①“突然-猛然”,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之意。但“突然”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谓语、定语,如“情况很突然”“突然事变”。“猛然”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如“他猛然转过身来”。

②“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示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3.色彩不同。

①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保护-庇护”(褒-中-贬)“团结-结合-勾结”(褒-中-贬)“窜改-篡改”。“窜改”,中性词,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例如“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任意窜改”)。“篡改”,贬义词,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例如“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容篡改”)。

②态度色彩不同。如:“爱人”(一般)-“老伴”(亲切)“生日”(一般)-“诞辰”(敬重)。

③语体色彩不同。例如:“父亲、母亲(书面用语,比较庄重)—“爸爸、妈妈(口头用语,比较活泼)”“散步(书面语)-溜达(口语)”“陪同(书面语)-陪伴(口语)”“任务-使命”。“任务”指一般的工作,“使命”指政府或历史赋予的重大任务,含庄重色彩。“用餐-吃饭”,“用餐”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吃饭”适合于一般场合。

④形象色彩不同。如:“桃红、映射、迸溅、泉涌、蜂拥、箕踞、鼠窜、犬坐、蜜甜、猫头鹰”等词都形象可感。

4.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

①“消失-消逝”,“消失”指事物(现象)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在变化中历时较短(例如“船帆慢慢消失在迷雾之中”)。“消逝”指(时间)过去,事物消失,常用于时间(例如“一抹残霞消逝在天边”)。

②“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侧重于“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例如“他的这话纯属诡辩,毫无道理”)。“狡辩”侧重于“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例如“他分明是在歪曲事实,无理狡辩”)。

5.词义范围大小不同。如:

①“展开-开展”,“展开”指张开、铺开、伸展,也指广泛进行某种活动(例如“我展开双臂”“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开展”指从小到大的发展,意义范围广(例如“开展教育工作新局面”)。

②“战争-战役-战斗”,如:“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范围最大)“在这次战役中消灭了一千多敌人。”(范围较小)“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战斗。”(范围最小)

③“边疆-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但“边疆”指靠近边界的领土(包括国与国接壤的边境),范围较大。“边境”指紧靠边界(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

6.词义的轻重不同。如:

①“批评(轻)-批判(重)”“请求(轻)-恳求(重)”“入迷(轻)-痴迷(重)”

②“妨碍-妨害”,都表示对人或事物造成不利影响,但“妨碍”指对人或事物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③“成绩-成就”,“成绩”一般指工作、学习、体育等方面的收获;“成就”指重大事情,多指事业上取得的成绩,常受“伟大、重要、巨大”等词修饰,有时兼作动词,表示完成。

7.词义的多少不同。如:

“利害-厉害”,“利害”有两个义项,一指利益和损害,一指难以对付或忍受(如“我和他之间没有利害冲突”);“厉害”指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如“好一只厉害的猛虎”)。

8.个体与群体(或具体与概括)不同。如:

“纸(带有具体性)-纸张(带有概括性)”“人(个体)-人口(群体)”“书(个体)-书籍(群体)”“船(个体)-船只(群体)”“信(个体)-信件(群体)”等。

9.词语的反义词不同。如:

①“准确-正确”,“准确”指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与“误差、偏差”相反。(例如“准确地命中目标。”)“正确”指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标准,与“错误”相反(例如“他的答案正确”)。

②“虚假-虚伪”,“虚假”与“真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假”,指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多用于形容事物的内容、证据、情况、情节、因素、成分、成绩等较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于人的言行(例如“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虚伪”与“诚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伪”,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诚实,多指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有关人的言行表现(例如“他为人很虚伪”)。

10.主动和被动不同。如:

①目不暇接(主动性)-应接不暇(被动性)”“接受(收下来,被动)-接收(收过来,主动)”。

②“提供咨询”,指病人咨询,专家回答;“进行咨询”则是病人向专家提出一些问题。

③“骇人听闻”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或严重罪行使人听了非常吃惊;“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11.词义不同。如:

①“工夫-功夫”,“工夫”指占用的时间,空暇时间(例如“花了三天的工夫”)。“功夫”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例如“他的绘画功夫很深”)。

②“坚决-坚定-坚强”,都有“拿定主意,毫不动摇”的意思。“坚决”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主张、行为确定不移,毫不犹豫。“坚定”表示人的立场、观点、主张等稳定坚强、不动摇。“坚强”表示意志、性格、组织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12.表达作用、效果不同。

如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一段描写:“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冲、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穿、披)一件玄色布衫,(松、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扎、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叫、嚷)道:……”很显然,括号内的词,前一个比后一个更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更能表现出刽子手康大叔蛮横凶残的本性。

(本文选自第1432号《语言文字周报》,原题:现代汉语近义词词义的十二个不同。吕永海。)

上一篇:[名篇推荐]闻一多先生上课

下一篇:[推荐]高考必背名篇名句

备案ICP编号  |   QQ:46731696  |  地址:灵水路1号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mgyw123.com使用。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