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3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注:本资料专用于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民族高中语文课堂。资料来源于其它网络 编辑:老亮 2024.9 一、【第一课拓展资料】 拓展学习1: (一)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你能举出这样的诗句吗? 例如: 1.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5.李白《临江王节士歌》: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6.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7.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9.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林醉?总是离人泪。 (二)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但是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呢?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 答:这种不同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当时毛泽东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由于胸襟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毛主席具有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故其诗歌也充满豪情壮志。 (三)四首“沁园春”比较阅读。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沁园春·雪》 沁园春·孤馆灯青 苏轼 沁园春·瞬息浮生 纳兰性德 补充: 1.沁园春·孤馆灯青 苏轼(宋)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chī]锦,朝露漙漙[tuán]。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2.沁园春·瞬息浮生 纳兰性德(清)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拓展学习2:学习当代青年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作者简介 海子 (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男,汉族。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自杀时身边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的遗书中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2.诗歌赏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1)文字昂扬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博爱)。诗人想象中的尘世(“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日常生活),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 (2)二内心悲凉 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们仍旧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诗的第一章中诗人描绘的是他想象中的尘世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幅图景即便是尘世生活,也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如果抒情主人公真的可以在这幅图景的感召下走出封闭,摆脱孤独,那么的确可以算作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这一切憧憬却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注定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诗的第三章,抒情主人公把三个最世俗化也是最真挚的祝愿留给了陌生的世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却以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终把自己隔绝到了尘世生活之外。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联想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读者内心也会涌现一份悲凉。所以这首诗初读来常常给人清新欢快的感觉,但是仔细品味,却会发现有种苦涩的泉水随诗句流过心底。 (3)三悲从何来 诗人的孤独并不是由于他先于大众觉醒而导致的游离群体的孤独,而是他有意把自己关注生存的困境和文化的困境中与世隔绝而导致的个人的孤独,他的孤独不是来自社会,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旷古的悲剧情结的体现。海子的孤独与悲凉感在他的很多诗歌(《死亡之诗》《七月的大海》《春天,十个海子》等等)中都有流露,如死亡之诗(一): 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 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 正当水面上渡过一只火红的老虎 你的笑声使河流漂浮 的老虎 断了两根骨头 窗前。 一块埋葬老虎的木板 被一种笑声笑断两截 诗人仿佛就是一只独来独往的老虎,勇猛却孤独,不能融入人类的群体之中,只好拖着伤痕累累疲惫的身躯独自行走在人世间,茕茕孑立。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然而,海子是一个沉湎于心灵的孤独之旅的诗人。他所追求的大诗的理想,他对真理和永恒的超越性探究,他对生命的终极存在的关怀与眷顾,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世俗生活无法共存的。因此,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编者注】青春是美好的,但是青春的道路却是坎坷不平的。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着选择:是继续往前走,还是就此停住脚步?青春是人生的花季,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它是我们一生中最充足、最美好、最使人回味无穷的一部分。我们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披荆斩棘,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以燃烧青春的激情火炬点燃了未来。这种青春是多么绚烂夺目呀!所以,同学们,要把握好人生,迈好青春的第一步。让我们珍惜青春、重视青春、正视青春,并更加努力、平安地走过这条青春路吧!
二、千古词帝——李煜 1. 李煜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被宋太宗毒酒赐死,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词帝。 2.李煜的词作 (1)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这首诗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笔之作。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将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进行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千百年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这首词便是这期间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通过描写夜晚独上西楼,望见凄凉、萧条的深秋景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巨大哀痛。整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在低沉悲怆的情调中,诉说着词人被囚禁在汴京时的苦闷与自伤。抒发了其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可以说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4)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赏析: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败,顷刻灭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失家亡国的悲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从来遗憾多,恰似长江东逝水!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 (5)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赏析:这首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具体时间不详。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被俘。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 (6)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赏析:这首词是他在汴梁城中的悼国伤亡之作,直抒胸怀,感情十分沉痛。上片写外景,视线由内向外,时间自日之暮;下片写内景,视线由外转内,时间自暮入夜。巧于用典,颇具特色。表明了一个饱学的亡国之君,自被围直至被俘的过程中所不能忘怀于宗庙的必然心态。 (7)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限愁恨。词的下片续写作者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不是当年之国,故乡不可回,此恨此情只能用回忆来寄托。所以作者的一句“长记秋晴望”,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哀鸣。 【附】几多愁 演唱:邓丽君 歌曲(略)
三、咏“月”有关的诗句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歌曲欣赏 歌曲:明月几时有(略)
3.其它咏“月”的好诗句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孟浩然《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8)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堪回首明月中。 (12)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3)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4)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上一篇: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2(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