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1-5题。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彊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於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適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後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於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於殽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简子寤,语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兒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董安于受言,书而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其後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於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於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於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兒。”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於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於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於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於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末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镴,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繵缘,中经维络,别下於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蹙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適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後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将益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後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後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後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兒,即为小兒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间与语曰 间:偶然间 B.血脉治也 治:正常 C.帝属我一翟犬 属:嘱托,托付 D.闻贵妇人 贵:重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 以勇气闻于诸侯 B.血脉治也,而何怪 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寤之日 蚓无爪牙之利 D.晋国且世衰 吾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长桑君将怀中藏着的药给扁鹊,告诉扁鹊说,必须要用上好清澈的池水送服才行。 B.扁鹊吃了长桑君给的药,三十天后,视力好很多,就能看见墙边站着的人了。 C.晋国将要大乱,五代不安,之后将要成就霸业,不久霸主就会死去,他的儿子会下令让国家内的男女没有差别,平等对待。 D.扁鹊到洛阳时,听说当地人尊敬老人,就注意研究耳聋眼花和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崤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5分)
(2)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5分)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后面6-9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姑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其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 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 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遂杀蒙毅。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 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 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改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将:率领 B.喻之决狱 喻:告诉 C.求其罪过,举劾之 举:检举 D.其势足以倍畔 倍:加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筑长城,因地形 欲因此时降武 B.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乃吞药自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的将领,攻城略地,出生入死。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屡立战功。 B.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而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从此以后赵高与蒙氏兄弟结下怨仇。 C.胡亥在扶苏死后曾打算放过蒙恬,而赵高却污蔑蒙恬领兵30多万,虽身在牢狱之中,但仍有叛乱的实力。最后蒙恬也难逃一死。 D.本无罪过,可蒙恬自杀前却说自己挖绝地脉应受到上天的惩罚,这实际是他不愿直接指责杀害自己的罪魁祸首的一种无奈之举。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3分)
(2)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3分)
(3)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4分) ------------------------------------------------------------------------------------------------ 一、答案: 1.A (A“间”是偷偷地)(3分) 2.D (A前者是按照,后者是凭借;B前者是你,你们,后者是承接;C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致;D两个都是将要。)(3分) 3.D (A“上池之水”理解错误,应为青草的露水;B“视见垣一方人”理解错误,应为隔着墙看到另一边的人;C“且令而国男女无别”理解有误,应为是你的国家男女淫乱。)(3分) 4.【答案】:(1)晋献公的混乱,晋文公的称霸,以及晋襄公打败秦军在崤山后放纵淫乱,这些都是你所闻知的。(“霸”“纵淫”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我到天帝那儿非常快乐,与百神在天的中央游玩,那里各种乐器奏着许多乐曲,跳着各种各样的舞蹈,不像上古三代时的乐舞,乐声动人心魄。(“之”“钧天”“九”各1分,“与百神游于钧天”句式1分,句子通顺1分) 5.【答案】: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3分) (译文: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更加严重,人们不通晓抽象的道理的情况,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到把铜钟当做太阳,从把铜钟当做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做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难道还有个完吗?)
【参考译文】 扁鹊是渤海郡郑(一说此应为鄚)人,姓秦名越人。年轻时受雇给人家当旅社的主管。有个常来投宿的客人叫长桑君,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对他的服务特别周到。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来来去去有十几年,有一天单独把扁鹊召来,悄悄对他说:“我有秘藏的医方,现在我老了,想把它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太好了,我一定听您的。” 长桑君于是从怀中拿出一种药给扁鹊,说:“用露水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你就能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拿出其所有秘方书籍全都给了扁鹊。刚交给扁鹊,忽然间人就不见了,看样子确实不是凡人呀。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就能隔墙看人。扁鹊用这种特异功能给人看病,能把病人五脏内的症结所在看得清清楚楚,所谓“切脉诊断”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他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行医。在赵国行医时就自名“扁鹊”(按“扁鹊”本为传说中轩辕黄帝时的名医)。 晋昭公时,大夫们势力强盛而国君力量衰弱,大夫赵简子独掌国事。有一次赵简子生病,整整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害怕,于是请来扁鹊。扁鹊入室诊视病症后出来,大夫董安于问扁鹊情况,扁鹊说:“病人血脉正常,你们何必大惊小怪!以前秦穆公也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七天才醒。醒来的当天,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我到天帝那儿去了,感到很快乐。之所以去了那么长时间,是因为正好碰上有东西值得学习。天帝告诉我:“晋国将要出现大乱,五世不得安宁。这之后将会有晋侯称霸,但他将会未老而死。霸主的儿子将会使那个国家男女淫乱”。’公孙支把这些话记下收藏起来,秦国的史书就是这样出来的。后来晋献公时发生的内乱,晋文公的称霸,以及晋襄公在殽打败秦军归来后放纵淫乱,这些都是你所知道的。现在你们主君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会痊愈,痊愈后一定也会说一些类似的话。”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对众大夫说:“我到天帝那儿去了一趟,感到很快乐,与各路神仙在天庭游玩,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和舞蹈,那些表演完全不同于上古三代的乐舞,其乐声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呀。当时有一只熊要抓我,天帝命令我射杀它,我射中了,熊死了。又有一只罴扑过来,我又射它,射中了,罴也死了。天帝很高兴,赏赐我两个精美的匣子,都装有首饰。我还看见我的儿子站在天帝身边,天帝交给我一只翟犬,并说:‘等你的儿子成年时把翟犬赐给他。’天帝还告诉我:‘晋国将会一代比一代衰微,到第七代会亡国。赢姓将在范魁的西边打败周人,但也不能取而代之。’”董安于听了这些话,将它记录在案并收藏起来。人们把扁鹊说过的话告诉赵简子,赵简子赐给扁鹊田地四万亩。 在这之后的一天,扁鹊途经虢国,正碰上虢太子死去,扁鹊来到虢国王宫门前,问一位爱好方术的中庶子(官名):“太子得了什么病,以致全国都在举行超常规模的祛邪消灾仪式?”中庶子说:“太子的病症是血气不顺,内邪不能外泄而暴发于表,导致内伤。正气压不住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排出,因此阳缓而阴急,导致突然晕厥而死。”扁鹊问:“他死了多久了?”中庶子回答:“从鸡鸣到现在。”又问:“收殓入棺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他死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说:“(请速禀告虢君,)就说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家住在郑(鄚),以前没有机会侍奉君王而仰望君王的神采。听说太子不幸死亡,我能使他复活。”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在胡说吧?怎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我听说上古时有个名医叫俞跗,给人治病不用汤剂、药酒,也不用镵针、砭石、导引、按摩、贴熨等办法,一解开衣服就知道病因所在,他能顺着五脏的腧理,开腔剖腹,结筋疏脉,调脑理髓,动脾移膈,灌肠洗胃,涤清五脏,修炼精神,改变气色。先生的医术能达到这种水平,太子就能再生了;如果不能达到这各水平却想让他再生,就是说给刚会说话的孩子听他也不会相信。”中庶子说了好半天(就是不相信扁鹊的话),扁鹊望天叹道:“夫子您用的治疗方法,就像用竹管看天象,从缝隙看花纹。我秦越人用的治疗方法,并不需要切脉、望色、听声、观形,就能说出病因所在。知道表征就能推知内因;知道内因就能推知表征。内部的病因总会在外表上有所反应,方圆千里之内我诊断的病例太多了,先生千万不能曲解这一点。假如认为我说的不可靠,就请您进去诊视太子,应能听到他耳孔有细弱的声音,看到鼻翼在微微地搧动;顺着两腿往上摸到阴部,应该还有一点温热。” 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这番话,惊得目瞪口呆,赶紧进宫去把扁鹊的话报告虢君。虢君听后大惊,赶快出来在王宫中廷接见扁鹊。虢君说:“我早就听说先生的美名,但是一直未曾拜望先生当面聆听教诲。这次先生路过弊国,有幸实现这个愿望,我们偏远小国的君臣感到十分荣幸。有先生在我的儿子就有救了;倘若没有先生,他就只能抛尸野外填塞沟壑,永远离去而不能返还了。”话还没说完,他就长吁短叹哽咽不停,精神沮丧涕泪横流,容颜更改悲痛不已。扁鹊说:“太子得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蹷’。那是因为阳气进入阴脉,缠绕冲撞了胃,经脉受损被阻,就另寻通路下注于下焦、膀胱;因此阳脉下坠,阴气上升,两气交会导致气道闭而不畅。阴气上行而阳气内行;下面阳气在内鼓动不能上升,上面阴气在外被阻不能下泄;上有隔绝阳气的脉络,下有破坏阴气的筋纽,阴气破而阳气绝,使病人面色颓败脉象紊乱,所以外形安静得像死去一样。太子实际上还没有死呀。那些阳气入袭阴脉而阻绝脏气的能救活,阴气入袭阳脉而阻绝脏气的只能死去。以上各种情况,都会在五脏功能失调时突然发作。高明的医家能拿下这些病,拙劣的医生会无从施治(病人)就危险了。” 扁鹊于是让他的弟子子阳取出砥石来磨针,取外三阳五会等穴位下针。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让(弟子)子豹准备“五分之熨”,再加上“八减之剂”在一起煎煮,交替在两胁下熨敷。太子能坐起来了。再调和其阴阳,仅吃了汤剂二十天就恢复如得病前一样了。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扁能鹊能使死人复活。扁鹊说:“不是我秦越人能使死人复活,这是他本来应当活下去,我只不过促使他恢复健康而已。” 扁鹊路过齐国,齐桓侯招待他。他到朝廷拜见桓侯,说:“您有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如果不治将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侯对身边人说:“医生贪图功利,想把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疗的功劳。”五天后扁鹊再去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血脉里,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侯不高兴。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肠胃之间,不治将会深入体内。”桓侯不肯回答。扁鹊出去后,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去见桓侯,他看到桓侯就赶紧往回跑。桓侯派人问他缘故。扁鹊说:“疾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解决问题;疾病在血脉中,靠针、石的效力就能达到目的;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就能达到治好疾病;疾病进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灵也无能为力。现在桓侯的疾病已进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要求为他治病。”五天之后,桓侯果然身患重病,他派人召请扁鹊,扁鹊已逃离齐国。桓侯于是就病死了。 假如圣人预先知道尚不严重的疾病(的后果),能够让好的医生及早施治,那么疾病是能治好的,性命就能保住。一般人担忧的是疾病太多,而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所以患病者有六种情况无法治愈:为人骄纵傲慢不讲道理,是一不治;轻视身体看重钱财,是二不治;衣着饮食不能调适,是三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是四不治;身体衰弱到连药都不能服,是五不治;迷信巫术不信医术的,是六不治。只要有以上几种情况中的一种,就很难医治了。 扁鹊名闻天下。他到邯郸时,了解到当地人特别尊重妇女,就做起主治妇女病的医生来;到洛阳时,了解到周人特别孝敬老人,就做起主治老人耳聋眼花四肢麻痹酸痛的医生;到了咸阳,了解到秦人特别宠爱孩子,就做起主治儿童疾病的医生;他总是随着各地的习俗来改变自己的医治范围。 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派人刺杀了扁鹊。直到今天,天下人谈论诊脉法,都说是从扁鹊那儿流传下来的。 二、答案 6.D(倍:背叛,反叛。)(3分) 7.C(A项,依照/趁着。B项,语气词/兼词。C项,动词,到。D项,于是/竟然)(3分) 8.C(“而赵高却污蔑蒙恬领兵30多万,虽身在牢狱之中,但仍有叛乱的实力”不是赵高所说,是蒙恬的话。)(3分) 9.(1)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先”、“事”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蒙毅不敢枉曲法令,据罪判处赵高死刑,剥夺他的官籍。(“阿”、“当”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雅”、“幸”、“法治”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的将领,攻打韩国,占领了成皋、荥阳,设置了三川郡。庄襄王二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三座城池。始皇五年,蒙骜攻打魏国,夺取了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的列将,和王翦一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项燕。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又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蒙恬的弟弟叫蒙毅。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摄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下来就被阉割而成为宦者的,他的母亲也以犯法而被处以刑罚,所以世世代代地位卑贱。秦王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官籍。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 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转回祷告山川神灵。没等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怨恨他们。赵高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罪过,检举弹劾他们。皇帝就把他杀了。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